這篇絕對不是我的創作,而是般剌密諦的譯作,但這篇原文,跟二祖慧可翻譯的洗髓經一樣,經許多史家考證之後,認為是偽作。縱或如此,單論這篇文章之相關論述,對內功之見解,可謂不俗,因此貼上來分享。
譯曰:佛祖大意,謂登正果者,其初基有二:一曰清虛,一曰脫換。能清虛則無障,能脫換則無礙。無障無礙,始可入定出定矣。知乎此,則進道有其基矣。所雲清虛者,洗髓是也,脫換者易筋是也。
其洗髓之說:謂人之生感於情欲,一落有形之身,而臟腑肢骸悉為滓穢所染,必洗滌凈,無一毫之瑕障,方可步超凡入聖之門。不由此,則進道無基。所言洗髓者,欲清其內,易筋者,欲堅其外。如果能內清靜外堅固,登壽域在反掌之間耳,何患無成。
且云:易筋者,謂人身之筋骨,由胎稟而受之。有筋弛者,筋攣者,筋靡者,筋弱者,筋縮者,筋壯者,筋舒者,筋勁者,筋利者,種種不一,悉由胎稟。如筋弛則病,期攣則瘦,筋靡則痿,筋弱則懈,筋縮則亡,筋壯則強,筋舒則長,筋勁則剛,筋和則康。
若其人,內無清虛而有障,外無堅固而有礙,豈許入道哉?!故入道,莫先於易筋以堅 其體,壯內以助其外,否則道亦難期。
其所言易筋者,易之為言,大矣哉!易者乃陰陽之道也。易即變化之易也。易之變化,雖存乎陰陽,而陰陽之變化實存乎人。弄壺中之日月。搏舉上之陰陽,故二間系之在人,無不可易。所以為虛為實者,易之;為剛為柔者,易之;為靜為動者,易之。高下者易其昇降,后先者易其緩急,順逆者易其往來,危者易之安,亂者易之治,禍者易之福,亡者易之存,氣數者可以易之挽回,天地者可以易之反復,何莫非易之功也。
至若人身之筋骨,豈不可以易之哉?!然筋人身之經絡也,骨節之外,肌肉之內,四肢百骸,無處非筋,無經非絡,聯絡周身,通行血脈,而為精神之外輔。如人手之能攝,足之能履,通身之活潑靈動者,皆筋之挺然者也,豈可容其弛攣靡弱哉?而病瘦懈者又寧許其入道乎?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,俾筋攣者易之以舒,筋弱者易之以強,筋弛者易之以和,筋縮者易之以長,筋靡者易之以壯,即綿泥之身可以立成鐵石,何莫非易之功也,身之利也,聖之基也。此其一端耳。
故陰陽為人握也,而陰陽不得自為陰陽,人各成其人,而人勿為陰陽所羅。以血氣之軀而易為金石之體,內無障,外無礙,始可入得定去,出得定來。然此著功夫,亦非細故也。而功有漸次,法有內外,氣有運用,行有起止,至葯物器制,節候歲月,飲食起居,始終各有征驗。入斯門者,宜先辦信心,次立虔心,奮勇堅進,如法行持而不懈,自無不立躋聖域矣。
般剌密諦曰:此篇就達摩大師本意,言易筋之大概,譯而成文,毫不敢加以臆見或創造一語。后篇行功法則其詳原經譯義,倘遇西竺高明聖僧,再請琢磨可也。